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台北信貸代書事務所>銀行房貸利率一覽表科技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出路

本報記者范思立保障糧食安全成為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重要議題。在上述不同場合中,對於確保糧食安全的提法幾無差別:“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傢糧食安全戰略”。作為一直活躍在農業科技一線的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原所長黃大日方和大北農(002385,股吧)生物技術中心總經理呂玉平,他們對農業科技對國傢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意義有著更深刻的體察。“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000061,股吧)供給保障能力,在此基礎上,今年將科技支撐提升為國傢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保障。”他們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均認為,以科技為支撐的現代化農業在提高糧食單產,保障糧食自給自足,緩解糧食結構性矛盾,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保障口糧安全:謹防玉米成為“大豆第二”黃大日方表示,中央提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在中國人的三大口糧中,小麥、水稻的自給率基本沒有問題,但玉米的自給率有可能會成為“大豆第二”。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的一項課題研究,未來25年糧食需求增長將顯著高於國內生產增加,自給率還有可能有所降低。預測表明,到2020年、2035年,大米自給率可高達101%和102%;小麥自給率分別為99%和100%;而玉米自給率分別為92%和84%,對應的凈進口量分別為1987萬噸和5036萬噸。雖然,近年我國玉米生產保持波動性增長態勢,2012年總產達到2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然而,由於經濟社會發展拉動,飼料用糧剛性增長,工業加工用糧快速發展,玉米供不應求的矛盾十分突出,玉米進口已呈逐年遞增,難以遏制之勢。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衡量畜牧業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標準,如以中等發達國傢人均占有量200公斤平均水平計算,2020年中國人口14.5億,屆時玉米需求總量將達2.9億噸。據此推算,中國未來可能出現數千萬噸的玉米缺口。黃大日方認為,未來我國繼續擴大玉米耕地面積已無可能,若要填補或縮小玉米供求的缺口,實現玉米自給,唯有通過提高單產來增加總產,這將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保障糧食安全,避免重蹈大豆進口覆轍所面對的最大挑戰。加快自主研發成果產業化作物單產水平是科技水平的集中體現,而目前我國玉米平均單產約380公斤/畝,僅為美國的60%,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提高玉米單產要采取包括基礎設施與耕作方式改善、良種選育、土肥管理等綜合農技措施,但是10年來國內玉米單產年均增長緩慢,說明僅僅依靠傳統技術難以突破發展的技術瓶頸、短期內無法實現玉米單產的大幅度提升。黃大日方舉例表示,上世紀90年代美國玉米單產約為400公斤/畝,但以後大力推進抗蟲、抗除草劑玉米商業化育種,主要通過轉基因、分子標記以及雙單倍體(DH)等先進手段與雜交技術緊密結合,僅用不到20年時間玉米單產提高近50%,現已超過600公斤/畝。又如發展中國傢阿根廷,該國多年堅持推進轉基因玉米產業化,平均單產已由1995—1999年間的342公斤/畝提高到2005—2009年間的471公斤/畝,15年間提高瞭38%,過去10年總產翻瞭一番。實踐證明,發展生物育種,加強科技支撐,可以較快提高玉米產量。黃大日方也適時提出警告,目前國際玉米市場基本上都是轉基因玉米,如果我國不願大量進口玉米,不讓玉米成為“大豆第二”,那隻有下決心加快轉基因玉米自主研發成果的產業化。“這不僅是戰略的選擇,也是務實的考量。”黃大日方表示,如果從現在開始積極推進,預期植酸酶玉米“十二五”末即可實現產業化;抗蟲、抗除草劑玉米也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間進入產業開發階段,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2020年可達到較大應用規模。據保守估計,玉米單產若能提高20%,總產年增可達4000萬噸以上,國內玉米供求矛盾將有望得到有效緩解。產業化進程落在人後黃大日方表示,包括轉基因玉米在內,國內技術比較成熟,例如,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優於國外的植酸酶玉米就是標志性成果之一;國內還分別自主研發瞭可與國外同類產品抗衡的抗蟲和抗除草劑的轉基因玉米。“這些農業生物技術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保障玉米增產、降低農藥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改進耕作方式等綜合效益。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國內的產業化進程遠遠落後。”呂玉平也持相同觀點。他對本報記者說,如果從技術本身上講,我國轉基因技術已處在國際前列,但我國在培育出真正具有商業化價值的產品方面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第一,研發投入不足是制約我國生物育種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種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特征。生物種業由於技術、人才等要素的加入使得其研發投入更是巨大。而我國50強種業企業的科研投入每年僅為2.4億美元,不足孟山都一傢研發投入的五分之一。第二,缺乏掌握核心技術、具備國際化視野和全球資源整合能力的高端領軍人才團隊。國內多數生物技術人才集中在高等院校且從事基礎研究工作,而在國外具備商業化開發能力的人才大都聚集在企業,從事生物技術種業產業化開發工作。第三,尚未形成完整的生物技術產品研發鏈。現代生物育種研發鏈是一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完整過程。國際生物技術種業很早就建立瞭種質資源交換、合作和利益分享的機制,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也已進入後基因組時代,正快速推進生物技術產品研發進程。但我國在這幾方面的開發和利用卻遠遠落後。呂玉平對本報記者坦言,如果在我國企業還沒有發展好的情況下放開市場,我們育種行業必將受到沖擊。但若能給農業科技企業一些繼續發展的時間,相信未來國內的生物育種企業有能力和跨國公司一爭高下。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2-26/160923660.html

房屋信貸借款要繳清才能貸款全省皆可處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tanynlvo5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